2014年9月2日

教育投資4個聰明策略 (商業週刊1030期)

全球教育軍備競賽已經啟動!孩子的教育已經不能不投資,但如何投資才能得到最大效益?關鍵在於:花得對,比花得多更重要。

台北的梁小姐與先生以及一兒、一女,除了中華民國護照之外,還持有台灣邦交小國布吉那法索的護照。不是他們打算移民非洲,只因:她要先讓小孩子成為「外國人」,才能讓孩子讀台灣的國際學校。

她找了許多門路,「還有賣假護照的,但我們不敢去買。」後來他們花了三萬多美元,請移民公司為全家四人拿到布吉那法索的護照。但有了外國籍,還有一段奮鬥 路。「台北美國學校很難進,以父母有美國護照的優先,子女有美國護照的次之。」她說,其實台灣的外僑已經不多了,但擁有美國護照、外國護照的台灣人,卻排 著隊等名額。「美國學校連排隊都要錢,排一年要新台幣一萬元,第二年繼續排,還要交五千元。」

第二熱門的是屬於太古集團的歐洲學校。這個他們也一樣排不上隊伍,梁小姐只能騎驢找馬:兒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先去考菲律賓教會辦的道明外僑學校,希望以後能「轉進」更好的國際學校。

誰 知在道明做完測驗,學校竟然跟他們說:「你孩子的英文只有一年級程度。」兒子連道明都沒考上,只好先去上南港的慈恩美國學校,「真的很像補習班,連操場都 沒有,設備也都很陳舊。」雖然覺得委屈,但也沒辦法,幸好三個學期後,兒子終於爭氣的考上歐洲學校。她跟兒子說:「媽媽英文不行,你要自己當家長,自己盯 自己。」

她算了一下,每個孩子一年除了兩萬美元的學費,還有ESL(英語加強課)學費五千美元,一年保守估計也要新台幣七十幾萬元。兒子光到高中畢業,就共需要五、六百萬元。

這個數字高嗎?看你跟誰比較。若是跟全世界的白領菁英家庭投資在子女身上的教育費用相比,這可能低於平均值。根據《經濟學人》的一篇調查專題,早在二○○五 年,全球白領家庭栽培子女的教育費用,就已經超過一人三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萬元)。 這是一場全球白領家庭的「千萬小孩」軍備競賽。走訪幾個現場,我們看到了全球父母為了這場軍備競賽,競相投入的激烈狀況。


台灣現場 
對教育體制失望 開啟高價私人教改時代

 

過去,台灣每一個孩子幾乎都跟著教育制度走,最高目標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然而,現在自建體制,不循過去軌道的家長越來越多。

有 經濟能力的家長,開始兵分三路:第一條路是送出國念私立寄宿學校;第二條路是留在台灣上美國、歐洲等國際學校,花費最高(可能需要辦移民,幫孩子取得外國 籍,才能進國際學校);第三條路,則是進入康橋雙語學校,或薇閣、復興私立中小學,再不然花錢買房子,取得公立新生雙語小學的學籍。

「殊途同歸的是,都在加強英文,最慢到了高二階段,就送到國外念大學。」一位打算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的家長甚至說,等大學畢業,再出國念研究所,「那是下下策!」

家長心中的壓力,其實來自全世界。「這是面對世界的問題。」為孩子創辦新竹美國學校的朱家明指出,家長關心的是十年、二十年後,孩子需要什麼能力,才能在這世界生存?「教改讓人失望,我們只能自掃門前雪,尋求脫離。」

楊 梅陽光山林社區裡的吳太太有三個孩子,老大讀完私立國中,在大陸經商的爸爸,就鼓勵她到美國讀高中。結果,不但女兒轉進新大陸,進入每年學費高達兩萬美元 的寄宿學校,弟弟才國二結業,也飛去讀同一所學校。有了老大的經驗,吳太太已經頗有心得:國二就去,才來得及把英文學好,獲得好的高中成績,這樣大學才有 機會進入常春藤名校。
那麼早送出國,要花不少錢吧?吳太太嘆了一口氣,「我們算過,三個孩子都出去讀高中、大學、研究所,保守估計,總共要花五 千萬元。」 除了選學校,部分家長還有更高檔的教育投資法。新竹美國學校校務長朱家明讓孩子從小看表演、參觀博物館,安排知性的深度旅遊,「錢是花了不少,但孩子看世 界的眼光是不一樣的。」此外,還訂外國雜誌、學小提琴、騎馬,廣義的教育一個月大約四萬元。高中的女兒參加史丹佛大學遠距教學;暑假,她帶兩個孩子到美國 上夏令營,一個暑假就花一百萬元。

無法送孩子出國或念國際學校,家長一樣設法用各種管道來進行「私人教改」。補習班沒有因為教改而減 少,就是證明。根據教育部統計,二○○七年全國補習班數量是一九九八年的四.三三倍,以升學為主的文理補習班更是五.二三倍,而且補習的主題多樣,除了英 數理化、潛能開發、琴棋書畫,甚至社交禮儀,無所不補。台北的小學生,每十人就有七人參加補習,國中生每十人,則有六人向補習班報到。

高雄師大教育系教授陳麗珠,前年曾對高雄縣市及屏東縣四十三所國中,與八十六所國小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國小的教育私成本(註冊費、補習費、家庭文 化活動費),約占總成本的五五%,遠高於政府與社會投入的四五%公成本(學校人事費、業務費、補助款和社會資源);其中,補習費就占全部成本的三五%。

如果連國民義務教育,家長負擔都如此沉重,更遑論其他的教育投資。


韓國現場 
高中生補習到凌晨 「野雁爸爸」為子女奉獻全部收入


在韓國首爾市東北方,地鐵最後第二站的三溪區,有一個大樓林立的住宅區,韓國《時事》雜誌科學、醫藥線主筆吳允鉉的家,就在這裡。這間三十三坪的公寓,價值三十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萬元),他是為了靠近孩子的補習班而買的。

「首爾房價,根據教育而決定,私人補習班林立的地方,房價就高,」吳允鉉說,他家附近有三、四十家私人補習班,每家大約有五百個學生。高中生要補到凌晨十二 點,才由交通車一家一家送回。 韓國父母的子女教育支出負擔沉重,根據OECD(經濟合作開發組織)調查,韓國的私人教育占全國教育支出比重,是OECD國家中的第一名。

韓國媒體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韓國國民月均生活費為一百六十七萬韓元,其中用於子女教育費用的金額平均占三六.二%。子女正在讀中學的被調查者回答,子女的教育費平均占月均生活費的四二.七%。很多韓國人一生賺的錢,有一半以上用在孩子的教育。

尤其,從九七金融風暴後,韓國人為了因應全球化浪潮,留學已不是有錢人、大學畢業生的專利,而是從小學、中產階級開始的「全民運動」。

「九七(金融風暴)以前,我們覺得韓國是世界的中心,只需要關心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但是九七以後,我們明白自己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完全被世界局勢所影響。」

今 年四十歲,在殼牌石油公司擔任行銷經理的李承奉,也趁著公司提供海外進修的機會,帶著妻女到澳洲留學。半年後課程結束,妻子希望小孩抓住機會繼續學英文, 他只好先回國,母子倆在澳洲又多待了一年半。這期間,李承奉坦白表示,大約九○%的收入都寄給家人,他成為月光族,完全無法儲蓄。

他唯一花的錢,就是買機票。「我是『野雁爸爸』(wild goose father),還可以飛去看家人。另一種『企鵝爸爸』,是不能飛的,因為所有的錢都寄給家人了。」李承奉雙手比著,笑著說。

大陸現場 
砸重金讓小孩進入重點中學 有如孩子書包裡裝著一套房子


在中國這個經濟才剛起飛的國家,對子女的教育投資更是不落人後。

據 統計,今年中國高中考試的報考人數,已經超過一千萬人,大陸用一句話來形容:「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簡直傳神無比。而為了讓孩子上好大學,中國出現所謂 「高考經濟」:除了課業加強之外,還有負責考前飲食、心理和課業輔導的「高考保母」。 升高中時,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家長可以繳交人民幣二至十萬元的「擇校費」,讓孩子進入重點中學。此外,中國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分數較低,也有不少父母花 上二十萬人民幣,換來一本從未入境過的外國護照,讓孩子能夠少花力氣就取得入學分數的優勢。

而且,進國內大學可能還不夠。女兒原本就讀 上海第一志願「上海市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的家長姜在英表示,上海的高二、高三生當中,一半以上都出國念大學。「中國大學生就業很困難,我買房子時,幫我 辦貸款的是一個清華大學研究所的畢業生。我心想,女兒辛辛苦苦讀高中,拚大學,難道就是為了畢業後,出來幫人家辦貸款嗎?」

有這樣心態的家長,已蔚然成軍。今年六月一日早晨五點半,北京的首都機場出現六十多名中學生,看起來都是第一次出國,興奮的討論如何填寫出境申報單。他們是瞞著學校,秘密組團前往香港參加「美國學術能力評估考試」(SAT)的考生。

根據國家級研究機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今年一月發表的統計,中國從二○○一至二○○五年之間,有近六十萬人出國留學,其中五十四萬五千人為自費留學。據《人民日報》二○○四年的報導,在中國十八歲以下的小留學生,已經占全部留學生的一半以上,年成長率超過二○%。

這股力量有多大?它大到讓補習班變成國際上市公司!

專 門培訓外語、SAT、GRE等美國入學考試的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去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使持有公司三一%股權的董事長俞敏洪,當時資產超過 人民幣十八億元,一躍成為億萬富翁級老師。他的集團已在全中國設立了三十二所學校、一百一十五個學習中心、十五家書店。截至二○○六年底,共培訓學員約四 百萬人次。 二○○七年八月一日,位於上海精華商業區南京東路置地廣場東十六樓的全國第一家「新東方VIP學習中心」盛大開幕。這是新東方在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以尊貴 小班,和一對一貴賓培訓為主的高級學習中心。玻璃隔間的學習中心裡全鋪上柔軟的地毯,現代化教學設施包括玻璃黑板、空氣淨化設備、大螢幕液晶電視、高清晰 投影機、筆記本電腦、無線上網等。

英國教育考試評估機構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CIE)也看準中國這塊大餅,近年在中國各地和包括上海師範大學等教育機構合作興辦「劍橋國際中心」,以「國際名牌大學直通 車」為訴求,吸引許多重點中學的家長,把孩子轉到這裡就讀。

學校收取高昂的學費:一年人民幣六萬五千元,相當於新台幣二十八萬元,台北著名的私立中學薇閣、康橋雙語學校也沒有那麼貴。好處是,入學時跟學生家長簽約,保證一定申請上一所國外名牌大學,否則退費。

昂 貴的學費,拿來聘請優秀的師資,中心的三十五位老師當中,有八位博士,其餘都是碩士。更有兩位來自劍橋、兩位來自耶魯。「早上外師(外國教師)英語上課, 下午中師(中國教師)一對一補救教學,組成『雙保險』的教師團隊,就是不能有一個掉隊,」上海師範大學劍橋國際中心總監梁洵安強調。

中國媒體比喻,家庭教育投資有如「孩子的書包裡裝著一套房子」。那麼,每個出國讀大學的孩子,行李裡裝的,就是一棟豪宅了。

美國現場 
升學諮詢顧問越貴越搶手 用打造CEO法,打造常春藤候選人


科 恩(Katherine Cohen)是耶魯大學的博士,曾任大學錄取辦公室官員。現在開了一家諮詢顧問公司:常春藤智慧(IvyWise),客戶是高中生,雖然一個人的諮詢費高 達新台幣一百萬元,卻照樣生意興隆。 常春藤智慧公司的業務,主要替高中生當升大學顧問。像台灣的大學學測一樣,SAT的分數只是錄取的一個參考,他們更重要的任務,是打造一個能被常春藤大學 看上的學生:從如何形塑漂亮的高中成績,到如何撰寫自傳性的短篇作文,甚至面試。這一套包裝自己的複雜流程、細緻學問,就是他們的賣點。

科恩指導學生如何經營、凸顯自己的特色,對學生進行模擬面試,全程錄影並做細節分析,公司幫學生過濾出最適合的大學名單,甚至推薦學生讀「目標大學」的教授著作。種種工作,跟公關公司打造一個執行長的形象沒兩樣。

根據美國《錢》(Money)雜誌二○○五年三月的報導,類似常春藤智慧這樣的美國獨立教育顧問協會會員數目,由五年前的二百五十家,成長到四百五十家,而未來三至五年,預估更將高達八百五十家。

這些公司收費高昂,私人的SAT教練,從每小時一百二十五到四百美元;最負盛名的The Princeton Review一套完整的十八小時家教、四次模擬測驗費,高達兩千美元(約合新台幣六萬六千元)。

「美 國中高階級對全球化的焦慮,反映在為自己的子女從小奠定教育的絕對優勢。」耶魯大學博士、《美國是如何培養菁英的》作者薛湧指出,除了名校入學產業興起, 社會還有一個趨勢:高學歷白人婦女回歸家庭,全力以赴做個專業媽媽。「她們不是回到廚房,而是給自己的孩子當家庭教師,高學歷完全派得上用場。」

此外,因為一些大學明白表示,他們要看申請者在社區服務方面的創造精神;到開發中國家當義工,可以變成很大的優勢,於是「越來越多的家長把旅行、到發展中國家做志工列為必要的教育支出。」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計算,富裕家庭將一個孩子撫養到十七歲的最低開銷為八十萬美元(按二○○七年的美元價值計算)。如果再算上私立學校、保母等額外開銷的 話,消費總額將增加到一百六十萬美元。他們為這些孩子取了一個名字:One Million Kids(百萬美元小孩),折合新台幣要三千多萬元。 為了籌措這些經費,《華爾街日報》報導,許多家長開始放棄最愛的咖啡、健身俱樂部會員等奢侈品,以換來孩子「最有意義的教育經驗」。事實上父母這些眼前的 犧牲,極有可能換來日後豐厚的回報,根據美國康乃爾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Ronald G. Ehrenberg的觀察,常春藤名校畢業生不但起薪落於七至八萬美元年薪左右,而且許多人一進企業就擔任初階、中階主管。

這場世界級的教育軍備競賽,讓人膽戰心驚,但是,對的策略恐怕更勝高昂的金錢投資。什麼是聰明的策略?你如何投資得更有效?

不過,沒有能力參與教育軍備競賽的父母也毋須喪氣。條條道路通羅馬,教育投資確實有助於拿到漂亮的文憑,也為進入社會取得優勢起跑點,但並不等於擁有終身的 社會競爭力。好消息是,二○○七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一大半是放棄文憑的輟學生,創造出改變世界的網路平台、維基百科創辦人吉米.威爾斯(Jimmy Walse),當年也放棄博士文憑。終究,你的孩子是否擁有高EQ和自主的學習能力,才是該重視的本質。



 本文章出處: 商業週刊 2007年8月15日   教育投資4個聰明策略 (商業週刊1030期)

我對前往英語系國家讀語言班之拙見 (張臨輝)

大多數同學想赴美或英語系國家如英、澳、加等語言班進修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景,那就是,在一段不長的時間後,英文溜了起來,考托福分數增加了, 面對英語人士, 不再畏懼, 而且最好能侃侃而談。
尤其是,跟同儕一起觀賞電視、電影時,可以不看中文字幕而瞭解意思,為同儕解釋。
跟洋人在公共場所對話,令旁人側目、羨慕。
這樣的同學,出國最強有力的藉口就是,英語大環境可以較不費力的提升自己的英語文能力。

如果這個論點能成立,請看下面的例子:

  在台灣至少四十多年來(大概從民國 58年起,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中華民國國民受強制性的國語教育至少九年,(國小六年,國中三年)

每天上學七、八小時,老師完全國語教學,男生滿 20歲還要接受至少兩年義務兵役,軍中自然也是全面國語。

至少下命令的班長以上各軍階,沒人會以閩南語(所謂的台灣話)來下指示或溝通的。
   幾十年來,國民黨一黨專政體制, 全面推行國語。

收音廣播、電視節目、香港和本土的國片, 都是九十以上比例的標準國語(不是台灣國語喲)這些最廣泛,最深入民間生活的大眾媒體,幾十年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周遭。

   結果呢?
仔細觀察你的周遭,尤其是中南部, 四十或五十以上的男性 (也就是受九年義務教育的 四十五、六年次以後出生的),
照說他們大多應該會說國語,而且應該說得很好,但仍有不少人國語說不出口,或無法說完整的句子。 
  同樣,幾百年來,台灣是以閩南語(中國福建方言)為主要母語的地區,到處有人說閩南話,
但身居其間數十年不懂閩南話的人(外省、客家、及原住民) 還是不少, 對吧?

  所以, 同學想靠大環境 (或英語環境)
短期內要將英語文提升,到頭來失望的成份比例是很大的。
   大多數同學都有在美語補習班補英文會話的經驗。

補習那一段時間,雖然上課有時一句話都沒機會說,
或說了一句自己都不願原諒自己的英語,
但上課時間之外,也許興緻勃勃,喜歡講一句、兩句簡短的英語,也許作夢也會說英語。

然後呢?
慢慢的,補習班不想去上課了,因為發現自己不但進步有限,而且多了挫折感。

想一想,
如果到了國外語言班, 是不是班上都是非英語系國家的同學ㄚ(當然喲!而且英文能力是跟你差不多的),
有沒有可能大半或全部都來自台灣,甚至同一家辦來的呢?而且有好幾個熟面孔耶!(極有可能),

好了,就算不認識,若知道是自己同胞,會打招乎嗎?(應該會,對方也會)

再來呢?
兩人或三人以上的互動會不會產生呢?
(正常情況應該會,搞不好在飛機上就成為好朋友了),
用什麼語言?(當然是使用自己的語言舒服、便捷),

所以,你在國外語言班每天主要使用的語言是跟在台灣一樣的.

最後,
你會發現在國外上語言班,好像跟在台灣上補習班一樣呢。
(不一樣的是花費更貴)

所以, 到國外唸語言班最好要有附加價值,也要有短期目標為誘因。
那樣才值得
那就是,最好是在正式大學附設的語言班就讀。

而且要考慮該校其它條件 (如 GMAT,GRE, GPA, SAT 等成績)
是否自身條件可達該校最低入學要求?

而唸語言班的目地是通過入學的英文或托福要求。

最好唸完該校語言班,可就近 , 進入該校大學部或研究所就讀。

省得到時, 還要另申請它校,  轉學, 搬家, 殊多不便

從現在起,一有了出國唸語言班或赴美的念頭,就計劃開始每天複習英文、研讀英文,不是只靠上補習班,也不是只等著出國上語言班。在臺灣多努力一分,赴美後少花一分錢,少花 一分時間在語言班的課程上.

另外,該帶的文件先準備 好 ( 如英文成績單,推薦信等)

祝  順利完成學業,早畢業,早就業。
Wish you all success~張臨輝



本文章分享出處:http://www.ait.com.tw/?m2=9
 日期:

2014年7月22日

再不主動學習,夢想永遠就只是夢想 -張景泓



台灣的學習成本已經很低了,不管是書局賣的書、政府開的課程、或是外面一般公司行號辦的教育訓練,都能夠讓我們用相對國外比較少的負擔取得我們想要的知識與技能,加上台灣的網路資訊的發達及網路的開放度跟 普及化,我們可以隨時隨心所欲找到我們要的答案,我們應該盡可能善用既有的優勢。

雖然現在是馬來西亞的雨季,但處於熱帶國家天氣依舊相當炎熱,在前輩的邀請下,我有幸能到前輩所輔導的公司演講,這是我第一次受邀出國演講,也是我第一次自己訂機票、自己出國、自己想辦法搭當地捷運轉計程車到達下禢的飯店。

時 間回溯到一年多前,那時候我的前輩剛去馬來西亞一陣子,我坐在咖啡廳裡,聽著前輩跟我的老師在討論台灣及海外教育訓練界的近況,前被突然說到:「在台灣辦 活動很累,而且很沒有成就感,你會沒有『真正幫助到別人』的感覺,辦起來真的很無力。今年開始連國外的老師都很少願意來台灣講課,台灣願意投資自己學習的 人,真的越來越少了。」

「台灣現在就像溫水煮青蛙,安逸的生活過慣了,但由於近幾年經濟不景氣,人民開始抱怨、批評,但又好像不是沒有辦法過生活,所以繼續在硬撐,過著所謂小確幸的生活。當年我在大陸做企業顧問的時候,有一個20歲的年輕人,為了能夠跟我聊天,每次我飛去大陸他就跟公司請假開幾個小時的車來機場載我,只為了在載我去客戶公司的車程上能夠跟我聊天問問題。」我的老師說道。
再回到我演講的現場。

我演講的時候很喜歡一種模式,就是跟聽眾互動、問問題,一方面可以知道聽眾有沒有聽懂,另一方面可以更了解他們想要知道跟關注的事。

每當我在台灣演講問問題做調查的時候,舉手的人總是小貓兩三隻,參與度相當不踴躍,但我在海外看到那些年輕人的參與熱烈狀況,真的讓我既開心又擔憂,因為連 舉手表態這種表明自己立場的簡單動作都無法做到的人,那我們也不用見怪不怪現在為什麼大家對於許多社會事件或議題趕到冷感。


我每個禮拜都會找時間去逛誠品來增加我對市場的敏感度跟充實自我,有時候書局的書系種類會換櫃位擺放,但無一例外的,我每次只要看到最多人聚集的書櫃,那一區一定是旅遊書。

人生當然不是只有賺錢,但學習絕對是讓你更靠近目標跟夢想的不二法門。 你再不主動學習,夢想永遠就只是夢想 。

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哲學家迪尼‧狄德羅說過:「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我們去做大部份的事情,都需要知識做為基礎,透過思考、導正方向朝我們的目標邁進。所以閱讀學習、實際操作、與已經達成你目標的人來往,這三點是幫助你完成人生夢想的最快捷徑。

我曾經不只在一次演講中傳閱我的手機,因為我習慣用手機閱覽文章,有聽眾很想了解我的閱讀方式。一般我每天會看的Blog及文章平台大概有20個,當然有些版主不是每天更新文章,而你也不一定要每篇文章都看,接著我會把一些好的文章分門別類儲存到我的手機書籤並同步到電腦裡,所以只要當有人詢問我這方面的建 議或邀約演講時,我只要查看各個分類群組,不管講題是創業心態技能、職場競爭力執行力、設定目標人生自我實現等等,我都能迅速的整理我的大腦資料庫,並準 備出一份我想表達給聽眾的簡報。

一個好的閱讀能夠讓你成長,一個好的習慣能讓你充滿自信

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成功人士都有固定的運動習慣,而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閱讀。可能是起床的第一個小時、睡前的一個小時、或是其他你覺得你適合最能吸收知識的時間。


現在雖然政府讓我們失望、整個大環境很差,但與其抱怨等待問題自動解決,不如捲起你的袖子、提起你的腳步開始展開行動,因為,成功的果實一定是留給積極主動、願意學習並解決問題的人。




演講邀約請E-mail至patience77315@gmail.com
本文出自:今周刊
《拒領22K的人生》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eft22K

在台灣幼兒教師的質與量

星挖幼教師 專家:錢非主因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南投縣報導】 新加坡以高薪挖走台灣百名幼教老師。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長陳靜儀昨表示,「錢」並不是幼教老師出走主因,根本問題是政府長期漠視幼教工作者,所以留不住人。
陳靜儀說,台灣幼教老師薪資南北略有差異,中南部比較低,但北部起薪有三萬元多,若累積幾年年資、當上組長,有四萬元薪水,園長約五萬元,給的待遇並不差。
她說,幼教老師退休撫恤相關待遇也依照勞基法辦理,福利不差。多數私立幼兒園為提升教學品質,會投入大量教育訓練;也會定期聘請幼兒教育學者專家到園輔導,增進教師專業成長。
陳靜儀說,為留住人才,幼兒園業者也很想為老師加薪,但政府限制幼教學費漲價,許多業者不但無法給老師加薪,連幼兒園都快經營不下去。
陳靜儀說,業者經營成本提升,想適度反映成本,但每次申請調漲學費,都被地方政府或教育部打回票。
此外,幼教老師師資原本就不足,幼托整合後,政府又規定教保員不能獨立教大班,人手更缺;預估二○一六年後,全台將有五千個班級沒有老師帶班,這樣的情形絕非家長與幼童之福。
「台灣幼兒教育經營者花很多時間成本培養人才,為什麼輕易讓新加坡挖走?這是很可惜的。」陳靜儀說,政府長期漠視幼教工作者,令有熱忱者感到灰心。

本文原出處: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2170

2014年7月18日

用寫信跟孩子溝通----王導

帥哥Daddy的信  本書簡介

◎一位平凡的父親,透過16封Daddy的信,用溫暖的字句,陪伴孩子成長。
◎深入淺出,教導孩子待人處事之道,大人小孩都受用能從中得到親子相處之道的智慧。
◎父女間深層又親密的心靈對話紀錄,一份最有意義的小學畢業禮物。

父母都希望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但究竟要如何才能適切的表達?寫信,不失為一個親密又有效的方法。

寫信因為經過思慮,所以比說話更能完整表達內容、避免情緒表現,也可以當成孩子的寫作範本,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份紀錄,可以留待孩子日後再次體會,更是親子間一份愛的禮物。

本書是一位父親,在女兒小學三年級時,因為偶爾的一次書信經驗,啟發他用寫信做為與孩子溝通的全紀錄。全書集結十六封信,議題涵蓋10歲到12歲孩子成長過 程中會遇到的教養問題,從家庭、學校生活,到平時為人處事的心態觀念,作者都以親子教育的觀點與父親的愛心加以細細剖析輔導,內容有讚美、有鼓勵、有說 理,更有高度的期待。

從作者的書信中,讀者可以感受到身為父親對女兒成長過程的關注、培養孩子性格的方法、以及對全人教養的理念,可供為人父母者親子互動時的參考。

Dear Audrey,
我剛回到家裏。早上約七點半的時候,我漏接了一通來自家裏的電話,不知道是不是妳撥給我的呢?
我一回家,媽媽就告訴我妳今早的好表現,我感到很欣慰。妳能因為爸爸不在家,而主動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得更好,以幫媽媽分憂解勞,真的是一件非常貼心的事。妳如此貼心的想法跟做法,也同時展現出妳的成熟與負責的生活態度,這比妳考試100分或被選為模範生更令爸爸開心。
爸爸常告誡妳,要有良好的生活態度與習慣。很高興妳能朝這個方向努力實踐。希望妳能維持,我知道妳會愈做愈好的。加油囉!

愛妳的
帥哥Daddy
2011/10/4

這 是我這輩子寫給大女兒的第一封信。當時Audrey9歲,國小三年級,每天早上都是我送她去學校。寫信的前一天,我臨時決定動一個門診手術,由於要留院觀 察一晚,所以第二天就沒法送她去學校了。我還有一個當時才四歲多的小女兒。因此平常若遇夫妻早上僅有一人在家時,就會拜託住附近的同學家長來帶 Audrey上學。我住院的當天晚上,Audrey自己主動打電話給同學家長,請他隔天早上來接她上學。第二天自己打理好上學前的事情,一點也不給媽媽添 麻煩,就好像我在家一樣。我太太對於Audrey的主動與獨立的表現感到意外與驚喜,在我一進門的時候,就迫不急待跟我分享,並告訴我女兒出門前還打了一 通電話給我,但我沒接。因為對Audrey的表現太感動了,無法按耐到她放學時才讚美她,遂將心裡的喜悅寫出來,帥哥Daddy的第一封信就這樣出現了…


後來我覺得寫信跟孩子溝通也是個很好的方式。至少有三個好處:

第一, 寫信讓我可以想清楚要表達的內容,有些重要的觀念可以比較完整的闡述,不像口述時因邊想邊說,難免雜亂不全。

第二, 寫信過程中,如有遇到情緒性字眼,還有刪除的機會,不像口說會駟馬難追。而孩子用閱讀的,沒有回嘴打斷的機會,比較能完整了解我的想法。
第三, 自己寫的書信也可當孩子寫作的範例,所以下筆會三思,並注意自己語句是否通順。而書信可以保留,有些觀念若孩子當下似懂非懂,以後還可以翻閱,也許可以溫故知新。
基 於以上的想法,我開始嘗試寫信。當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女兒一些值得鼓勵,或是應該檢討一下的行為時,除了當下口頭的獎勵或糾正,我會再寫信讓她了解我心中更 深層的想法,或對她的期許。不過要一直維持寫信的習慣不容易,所以三年多來也才寫了十三封。之所以將這些家書集結成冊,一方面是當女兒小學的畢業紀念;另 外一方面,自覺信中有些內容,應該也是許多家長想告訴孩子的。如果我這幾封信能為眾多忙碌的家長代勞,也算功德一件了!


Dear Audrey,
昨天上午跟今早出門時,我都因為妳說的話對妳提出嚴厲的糾正。其實我真正要糾正妳的,是妳的態度!
為什麼我會這麼重視妳的態度呢?因為在我的生活經驗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態度」對自己與對旁人的重要性。
態度是什麼?態度就是妳說出去的話、表現出來的表情跟妳的行為舉止。為什麼態度很重要,因為態度會表達我們內心真正的想法,而旁人也就是從我們的態度來評斷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是值得交往的好人,還是只需要知道名字的普通人,或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人。
妳 跟妳同齡的同學或朋友,正是處在一個好模仿的年紀,有些人喜歡在言語上跟別人唱反調,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看別人這樣做時很好玩。但他們不知道旁邊的人是怎 麼樣在觀察唱反調的行為,他們的父母或師長可能會因為這樣的行為而降低對他們的信任感,覺得這些人需要被管得更嚴一點,而當父母師長有這樣的想法時,也會 反應在他們對小孩的態度上,結果本來只是不經意的隨口唱反調,卻換來父母師長更嚴厲的管教,妳覺得這樣真的有好玩嗎?
做一個能被他人信任的人是很重要的,反之,若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是很可憐的!
妳 曾告訴我,施老師說妳是她的好幫手,那代表施老師她信任妳!大李老師為什麼曾把比賽的CD交給妳保管,把點名單交給妳?因為她信任妳!因為妳在學校與在校 隊中表現出很好的態度!當妳持續這樣的好態度,未來妳長大入社會後,就會有更多的朋友、同事、長官信任妳,願意做妳的好朋友,交付妳重要的任務,而妳就會 成為一位有價值的人!
若妳了解態度的重要,妳就會判斷什麼是好的態度,什麼是不好的態度,而妳也會因此學習判斷是非善惡,這將會為妳未來的生活打 下一個好的基礎!希望妳能了解爸爸這封信的用意。我會在生活中提醒妳什麼是正確的態度,幫助妳學習並表現出好的態度,假以時日,妳定會因此獲得高貴的友 誼,並成為一位很棒的人。

愛妳的
帥哥Daddy
2011/10/11


目錄
自序---第一封信 Audrey, you are a good girl!
第二封信 態度
第三封信 想清楚
第四封信 養成好習慣的重要---Daddy的反省
第五封信 有時候,失去比得到好
第六封信 學習了解自己
第七封信 深談借教室事件獲得的溝通經驗
第八封信 Audrey加油,妳是最棒的!
第九封信 寫在演講比賽之後
第十封信 三思而後行
第十一封信 淺談領導
第十二封信 直話巧說
第十三封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自處於網際網路世界
第十四封信 寫在全國比賽之後
第十五封信 禍從口出
第十六封信 畢業快樂!


作者簡介
王導(象哥)市井小民,蘇活族。
喜歡說書,代表作品為「新絕對成交說書版」

出處:
 http://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AF27-A90058W31


2014年7月17日

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你得到全世界的禮物,而是要找出自己喜歡的禮物


撰文 / 倒著看人生-周凡   2014/04/21 
 
你的熱情是什麼?跟隨你的天賦吧,你能想像麥可傑克森的爸逼他去打拳,而阿里的爸叫他去唱歌嗎?那真會是場災難。
日前周凡去一所設計學院分享,來聽講的都是一些前途似錦的年輕創意人,會後有一位學室內設計的同學問我,他說他有資訊焦慮症,每天強迫自己吸收大量的資訊,但卻還是覺得很不足,心裡常常覺得很恐慌,問我該怎麼辦?

我笑笑說:「這應該是現代人普遍的現象吧,現代取得資訊太容易了,你可以利用這些資訊,但千萬不要被這些資訊限制你。」這位同學搔搔頭有點不太明白,我問他:「你讀了這麼多門派的理論,看了這麼多的案例,你的風格在哪裡?」

同 學有點楞住了:「老師跟我們說,剛開始要多多參考別人的作品,所以我吸收這些資訊都來不及了,哪裡還有時間思考自己的風格呢?」我跟他說:「老師說的並沒 有錯,只是你的理解錯了,老師的意思是,你可以從眾多的理論門派思考出自己喜歡的風格,然後再去深入研究。」同學又問:「可是我要如何知道自己的風格在哪 裡呢?」我跟他說:「你不妨先思考自己喜歡什麼?」

很多人把很多的時間花在學習別人的事情上,但是卻沒想過要花時間學習自己?

有人會問:「自己有什麼好學習的?」很多人都同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會有熱情。」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對於生活還是沒有多大的熱情?很多人會回答:「當然是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我認為這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你根本還不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吧!

教育讓你找出你喜歡的事物
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有其不同天賦,而教育的目的,應該一個蘿蔔一個坑,而不是把全部孩子都往一個大坑裡推,我們也都知道教育孩子要用心,但不是用心讓孩子跟別人一樣,而是要勇敢的讓孩子跟別人不一樣,發揮孩子獨特的生命價值。
 
 電影「三個儍瓜」裡藍秋曾說:「你的熱情是什麼?跟隨你的天賦吧,你能想像麥可傑克森的爸逼他去打拳,而阿里的爸叫他去唱歌嗎?那真會是場災難。」

了解自己才會喜歡自己,當你開始喜歡自己,身旁的事物就會開始產生溫度,而你所做的事情及態度就會產生熱情,用你熱情的態度活出自己,那就是你的風格了。
 
 
 

關於作者..

【倒著看人生-周凡】
「生命沒有極限」周凡老師於三歲時發高燒,造成雙腳不良於行,但卻喜歡挑戰生命,2009年創立『倒著看人生-生命教育網站』,是『全球首創用簡單動畫來傳達生命教育的理念』,短短時間全球瀏覽已超過3千萬人次。


Source:  今周刊


 
 
 
 
 

2014年7月15日

教育者的心聲-- 兒美補習班資深英語老師

作者為兒童美語補習班老師



為人師者,和家長善意溝通很重要,遇到家長無理要求的個案在所難免。

許多家長要求孩子滿分成績一分都不能少、與同學及其他人的人際互動要被受尊重被愛戴被關愛、功課品質好但速度不能慢,老師不能拖延回家放學的時間,不能打不能罵" 小孩",不能讓孩子反應不開心,.....等等。

家長的「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不能….不能….。」在我看來,過多無理的要求對孩子沒有幫助,身為教育業兼服務業的我沒有立場拒絕,身為老師職責,為求好心切,也擔心得罪家長而不好意思拒絕。 

「儒子可教」是最好不過,我們會努力也會盡責,但也有自己的立場,難以之處,控班考量,並非機器般輸入按鍵一指搞定所有疑難雜症,所以需要學生家長老師三向溝通,溝通的字字句句很重要,如果家長還是不能接受,就...隨綠吧,如果向心力不夠的家長,依然不認同我的理念,再怎麼努力,還是不滿意,那還 是…….隨緣,最起碼我已盡力,班級經營我會努力也問心無愧,若有疏失的地方,也會當下對家長和孩子道歉。 

不過....我所幸大多的家長都還蠻挺我的(握拳感動),若有任何問題,盡可能當下當天立即處理和告知家長情況以免發生無謂的後患,當然我也盡量站著家長的立場去思考,如何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是有幫助的,各方立場都能互相扶持和鼓勵,還有多一分的彼此體諒,較為圓滿。


 (教育者的心聲  全文完)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歡迎留言交流與分享。


http://educational-insights.blogspot.tw/